社区转型,意味着社区的一个个单位——家,正在转型。以前,家是一间房一桌饭一张床;现在,家是一个中控中心,人们坐镇其中,不需要走出很远,甚至按动几下按钮,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。

家的转型,意味着家的一个个单位——人,正在变化。以前,人们在公司是工作人员,在商场是消费者,在社区中是居民;现在,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消费者。

那么,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社区的管理者,是否已经看到了在自己“辖区”内居住着、行走着的一个个人形商机?是否还要放任社区中一切被渴求、被消费的服务与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?是否还在坐拥一整座金矿的时候,做着“保安、保修、保绿、保洁”的基层工作,领着物业费这一“死工资”?

在今天,物业公司不应当还甘心把自己定义为“管家”,而是要更进一步,成为社区的“经纪人”,做好社区与商业的连接工作,让业主、商户、与自己,都能各取所需。

“管家”PK“经纪人”,物业人的未来角色到底是什么?

管家型公司vs经纪人型公司

可以看到,“经纪人”型的物业公司,从客户定位开始就与“管家”型公司不同。前者将客户视为“高端消费人士”,后者则遵循传统,将客户视为小区居民或业主。因此前者做事情从商机(客户)出发,渴望精确的客户画像,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;而后者做事情从日常事务出发,看似每件事都是服务于业主,但与业主发生直接关系的时刻只有两个:一个是上门收物业费时,一个是接到业主投诉时。

由于客户定位不同,两种类型的物业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也不一样。“管家”型公司业务分为四大类:保安、保修、保洁、保绿;而“经纪人”型公司的“四保”只是最基础的业务,除此之外,还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各项增值服务。

拿万科的物业来举例,在基本的“四保”之外,万科小区居民还可以享受社区食堂、万物仓、幸福驿站等服务,其中,光是“幸福驿站”,就提供快递代收代寄、保险业务办理、粮油配送、房产租赁、车位代理、团购业务、家庭药箱体验预定、生鲜水果配送、日常生活缴费、干洗等全部日常所需。而提供这些服务只是整个链条中的一环。在服务的过程中,公司积累了大量客户数据,如年龄、职业、家庭成员、爱好、缴费习惯、消费额度、支付习惯,以及宠物、车辆信息等,让一个个躺在资料里的门牌号“立”了起来,活了过来,反过来指导社区商业的未来走向以及精细化管理。

不是每个公司都叫万科,但这并不意味着万科的模式不可复制。物业公司并不非得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,它可以作为社区商业平台,将外部的多种服务经过筛选,嫁接到本社区之内,如此,收入来源就不仅局限于物业费了,还有中介费、入场费、广告费等。但一定记住一点,商家会愿意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,不是因为物业公司掌握着社区的面积和人口,这些是不具备价值的;而是因为物业公司了解每一座楼的脾气,每一个门牌号背后的故事,每一个客户的真正价值。换句话说,整个小区可能没有什么是物业公司的有形资产,但住在小区内的人的信息,才是物业公司最宝贵的资产。

商家在社区内完成精准营销,业主在社区内满足生活需求,物业公司在社区内获得最大价值——这种“三赢”才是未来社区商业的发展方向。

来源:北大物业讲堂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