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经济时代颠覆性变化的动力

新经济背景下,能够算得上具有颠覆性变化的动力是什么?

第一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。马云曾经讲过,一项新技术的变革周期是50年,我们已经经历了20年左右的互联网变革时期,现在互联网技术走向了社会,也走向了传统的行业,从前几次的技术变革来看,新技术一旦进入到普惠应用的阶段,将对传统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。今天互联网的新技术已经渗透到像物业管理这样的传统服务行业,产品和服务被重新定义,商业模式的逻辑也在发生着变化。比如过去汽车是需要司机的,而现在五环上已经出现了无人驾驶的汽车;过去超市要有人打理,现在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已经开张了,蚂蚁金服已在四个地方推进无现金城市。昨天在千丁品牌升级发布会上,我们已经感受到很多黑科技带给行业的新变化,新技术正在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。所谓的新经济,实际上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或者说推动行业发展、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,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

第二是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变革。随着中国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后,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,消费的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,特别是精神层面、服务性的消费需求正在上升。吴晓波在今年4月份理事会上说过现在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更好的服务来付费,中国会出现世界上最愿意花钱的人。上海迪士尼乐园不到一年就盈利了,并且人均消费额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方的迪士尼。中国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花费,也说明中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后,很多消费模式都在变化。过去讲性价比,更多的性能是从成本角度考虑。今后讲性价比则要更多的加上服务体验的因素。

千丁发布的报告中引用了外部权威数据,其中提到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45%左右,实际上在新经济时代,相信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会提升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4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是63.4%。国家对服务业的重视,也可以从今年3月14日首次发布的服务业指数中看出,服务业的生产指数在8.3%,远远高于其他行业。从国家层面上,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功能,被定位为“三器合一”,即经济下行中的减振器、结构调整的助推器,以及最重要的新动能中新产业、新业态的孵化器。

为什么要提出拥抱新经济?我理解就是要对新经济要有一个成熟的、客观的理解,对增长及发展带来根本性变化的作用或者力量要重新定义。吴晓波认为,新的红利时代已经到来。四月份中物协的理事会上,提出了一个观点,物业行业的转型升级要换汤也要换药,要与新技术、新思维接轨,要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转换,变革要有釜底抽薪的魄力与底气。我认为拥抱的含义就是要透彻理解新经济,把好脉,才能提早作好战略布局,勇立潮头。随着时代的变革,我国当前的财富分配、盈利模式产生了很大变化,已经进入到3.0或者4.0的时代。

在1.0时代,谁胆大,谁就能赚到钱,因为那是一个短缺的时代。2.0时代则是一个新旧体制较量的时代,谁能够突破旧的体制谁就能赚钱。这一时代的王健林、王石,包括任正非,这些中国经济界最活跃的企业家们都是当年冲破了旧体制,下海经商走出来的,他们成就了万达、万科等叫得响的企业。3.0时代就是新思维和旧思维对撞的时代,代表人物是马云、马化腾,这些企业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;具有互联网的思维,对新技术、资本、人才等懂得怎么组合好,配置好,利用好。他们有与跨国巨头抗衡的自信和勇气。所以我国也涌现出了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上世界知名企业,例如阿里巴巴、腾讯等。新经济时代则不仅需要新的思维,更要有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度,在黑天鹅乱飞中保持定力,在黑科技频出中分享红利。要拥抱新经济,需要以未来为导向,面对变革、变化、趋势,要有一种认识,一种体会,一种觉悟,才能够在这个时代里面,顺势而为去发展。反过去看,从1.0到3.0、4.0都能存在的企业,都是一些能洞察时代变化,适应时代潮流的企业。

如何做时代的企业

去年在上海中小企业联盟的论坛上,我说过伟大的时代能产生伟大的企业,跟今天的主题很契合。要做时代的企业,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,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,不是说成为行业老大,挤进行业百强就是时代的企业。行业里约97%以上都是中小企业,中小企业同样处在变革的时代,也可以成为时代的企业,小企业也可以做出大名堂。

一个时代的企业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。第一是要坚信常识、坚守诚信,这句话是任正非先生说的。原话是在浮躁的时世中,要坚持诚信常识。后面还有一句话:做企业,不要想得太多,豆腐要好好地磨。我见过一些中小企业,面对变化无常的市场,认为大有机遇,但也很忐忑。对此任正非说不要想得太多,豆腐要好好地磨。也就是说要不忘初心,坚守本质,要有工匠精神,要有契约精神,要遵循市场的规律,要排除心中的贪念。

第二要学会与狼共舞。我当会长的第一个采访就被问到,资本和技术的介入会否冲击行业的存在根基,跨界门口来了很多陌生人,狼真的要来了,怎么办?所以这几年,中国物协一直强调,物业服务企业要学会与竞争对手、与合作伙伴、与服务者、与社会上方方面面打交道。用正面一点的话说,就是要和谐共享,合作共赢。现在不是一个零和竞争的时代,而是一个竞合的时代,在产业集中度提升、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,需要解决很多问题,包括物业服务线上与线下的结合、产业与资本的对接、互联网企业、平台公司还有社区的垂直服务的企业,跨界的融合以及智能化、资本化、大数据、云技术等迭代更新。作为物业服务企业不能单打独斗,也不能大包大揽,马云讲过在这个时代首先是要让对手盈利,让合作伙伴盈利,让服务对象盈利,最后再让自己盈利。过去我们认为跨界企业是狼,在新经济时代,要学会与狼共舞。还原成自然界的生存法则,就是要在创新的生态型商业模式下生存发展,对商业模式的创新,要抱有一种开放和敬畏的心态。生态型商业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共赢、共享,由过去此消彼长,到现在相得益彰的逻辑关系。这就是生态圈的概念,平衡的、共赢的、合作的概念,这些需要我们去探索、去理解、去领会、去领悟。在这方面行业中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。

第三就是必须要具有创新的能力。中国人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,但是创新能力是短板。日内瓦每年都会发布全球创新指数,去年9月份发布的最新指数中,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前25位,提升的还是比较快的,但该报告也指出中国的问题还是创新能力不足。为什么企业要具备创新的能力?因为现在是一个黑科技、黑天鹅频出的时代,特别是从行业角度看,房地产业已经进入到后半场存量为主的时代,物业管理行业将成为房地产转型中的重要业态。房地产的价值流动、增值的重要管道在哪里?可能物业管理行业就是很重要的管道。所以要成为合格的时代企业,除了要做好基础工作外,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创新就是解决未来的问题,创新就是把握好方向,创新就是让企业能够长久的成长、发展下去。创新能力就是把人才、资本、技术、市场等要素和资源有效组织的本领和能量。

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历史、体制的原因,造成了行业创新能力不足。这是现实,如果和其他服务业来比较,物业管理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。如何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,我认为还是要解放思想。创新是解决行业痛点,摆脱困境,提升活力,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径。史蒂夫·霍夫曼先生所写的《让大象飞》一书中有一个副标题“激进创新,让你一飞冲天的创业术”。因此也不用把创新想得过于复杂,高不可攀。创新最重要的立足点就是结合企业的特点调动生产力,解放生产力。近日央视播放的大型纪录片——《将改革进行到底》中讲了为何中国要将改革进行到底,纪录片中提到中国人不是不勤劳,而是因为观念束缚了生产力,所以今天,国家在体制上创新,在法律上创新,在各方面创新,才有了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。总结一句话,只有创新才能分享新经济时代带给我们的红利。

来源:中国物业管理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