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家瑾会长全面解读行业发展报告————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

在行业快速发展,地位和作用得到彰显的同时,还面对着很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。

一、成本急剧上涨

以广州为例,2010至2012年三年间,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福利的政策性刚性调升接近50%。今年5月份最低工资标准再次上调至1550元/月,涨幅达19.2%。随着用工成本的持续刚性上涨,物业服务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剧,由此也引发降低服务标准和弃管小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。

二、价格调整机制缺失

哈尔滨市一些老旧住宅小区至今实行十多年前制定的0.3元/平方米左右的收费标准;珠海市“多层住宅物管费收取指导价格0.35~0.55元/平方米·月”10年没有调整;北京至今仍在执行上世纪90年代末制定的经济适用房物业服务费政府指导价格0.55元/平方米的标准,此间仅以保洁员月工资为例,已由当年460元上调至按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2500元,物业服务收费与成本已严重倒挂。

三、从业队伍人才匮乏

管理规模扩大和业主要求的提高,使得行业对懂经济、会经营、善管理、知晓法律,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,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。目前取得物业管理师资格的43919人,仅占全国612.3万从业人员的0.7%,全国平均每家物业服务企业仅0.6名物业管理师,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。

此外,一线员工流动率不断走高,也是当前企业遇到的难题。江西省有关调查显示,行业平均工资待遇仅为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57.87%,造成人员流动性加大,服务质量难以保障。深圳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资料表明,基层员工年平均离职率在50%左右,秩序维护员离职率有的高达80%。企业留不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熟练操作员工,对保持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都带来负面效应。

四、部分企业生存状况堪忧

刚性成本急剧上升,税负居高不下,导致相当数量的物业服务企业陷入生存困境。福建省住建厅开展的“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专项调查”显示,被调查的293家企业,有接近40%处于亏损状态,收不抵支引发对部分项目的弃管。广东汕头市调查显示,超过75%物业服务企业出现经营困难,甚至亏损,直接导致企业对日常服务投入的减少,影响物业服务质量,引发矛盾和纠纷。

五、服务理念有待端正

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直是影响行业公信力的主要瓶颈。不尊重业主权利,不按合同约定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,多收费少服务以及收费不透明、甚至乱收费等问题在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。

六、行业责任边界不清

物业管理涉及政府部门、建设单位、业主、物业管理企业等多方主体,权利义务关系十分复杂,责任交织,边界模糊,成为矛盾和纠纷的多发地。建设单位遗留的质量缺陷、车位不足造成的“停车难”、市政公用设施设备运营管理出现问题、业主私搭乱建等产生的矛盾,致使物业管理行业代人受过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。

此外,部分省市至今没有落实《物业管理条例》关于“物业管理区域内,供水、供电、供气、供热、通讯、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”的规定,导致水、电、气、暖等总表和分表的差额部分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。如哈尔滨市二次加压供水管理发生的费用约占物业管理成本6%左右,加重了企业负担,损害了业主权益。

七、业主大会制度实施难

由于业主大会召开程序复杂,协调成本过高,业主参与积极性不足,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乏力,加之建设单位消极抵触,以及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不主动配合,致使业主大会制度推进总体缓慢。北京市居住项目业主大会成立比例仅为25.94%,有效运行的业主委员会占比更低,直接导致专项维修资金支取使用率仅为1.38%等问题难以解决。此外,对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行为缺乏制约机制,部分业主权利义务对等及守约意识较为薄弱,不遵守管理规约。有的业委会不能代表大多数业主利益,任意决定业主共同事务,致使业主状告业委会的问题时有发生。

八、地域发展不平衡

根据本次报告撰写前所做的不完全统计,目前东、中、西部和东北地区物业管理面积占比分别为51%、19%、22%、8%,从业人员数量占比约为48%、19%、25%和8%,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46%、22%、23%和9%。在全国已通过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的总人数中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占比分别为12%、11%和14%,三省市物业管理师人数占到全国的37%。行业发展地域差异十分明显,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物业管理推进缓慢,不能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趋势。

上述分析表明,尽管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局面,但却面临重重困难和问题。7万多家物业服务企业和600多万从业人员,为了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,始终在困境中默默地坚守,顽强地坚持,体现了忍辱负重、勇往直前、团结奋进、开拓创新、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。要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,必须继续发扬拼搏精神,下决心、下气力妥善解决以上问题。

点赞(32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